國語文測驗有一則短文:智能障礙的洗車工人林進義每周利用休假,騎單車

回家探視母親,令人稱奇的是林先生的工作場所在台南市,母親住在台南縣,

兩地相隔六十公里,騎單車來回要八、九小時…。題目問:林進義是一個怎麼

樣的人?簡答題。

 

這是一篇雅虎的新聞 「絕句」滿篇幅 小六作文倒退嚕

 

  依簡答題的形式,各位朋友不訪也作答一下,通常我們會根據我們的觀察,寫下

大概一句話類似,林先生是一個身殘新不殘的人,仍然沒有放棄自己..類似之類的。

新聞寫著

竟有學生回答:林進義是一個「智能障礙」的人;還有學生說:林進義是一個「不

勞而廢」的人;也有人答:林進義是一個「堅持己見」的人,弄得閱卷老師啼笑皆

非。

  其實我覺得都對,雖然他們的回答好像腦筋急轉彎,但是我覺得更大的問題在於

老師問題問的不好,他是一個怎麼樣的人...智能障礙沒有錯阿!,如果今天老師問

的問題是..從這則小故事裡同學能體悟到些什麼,在回答的答案就會不一樣。

  事實上是老師期待學生在於社會化的過程有落差,才會學生寫出這樣的答案,已經

社會化的老師卻覺得不可思議,其實也抹煞了很多學生的創意思考,例如一個框框裡

下面寫皮球讓同學去填字,結果可能只要不是填拍皮球的就都錯了,為什麼不能打皮

球 踹皮球 踢皮球 躺皮球 坐皮球 搥皮球 ?

這是為什麼!

教育的目的又不是教出一模一樣的人  好恐怖


你來說說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鄭大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